現在用于預防傳染病的疫苗有約二十多種,分為國家免疫程序規定、免費接種的一類疫苗和群眾自愿自費接種的二類疫苗。疫苗接種為相應傳染病預防控制起到了非常大的貢獻,所以疫苗接種一直受到廣大兒童家長的重視。按程序規定月齡接種疫苗才能產生更好、更持久的免疫效果。一些疫苗更強調接種及時:如含麻疹成分的疫苗、乙肝疫苗若不及時接種會增加相應傳染病的暴露風險。
為了使預防接種更加安全有效,家長應注意什么呢?
預防接種前:
1、接種前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2、空腹和疲勞時不宜接種,防止出現“暈針” ;
3、在接種疫苗之前,家長應如實向醫生反映孩子的既往病史和近期的身體狀況,家族病史及以往疫苗接種反應情況等,以便工作人員判斷是否適宜本次疫苗接種。
有以下情況之一者,應暫緩接種或不予接種:
(1)近期有發熱、腹瀉等任何不適癥狀的,應暫緩接種;
(2)凡患有急性疾病、正在發熱或伴有明顯全身不適癥狀的,應暫緩接種;
(3)在急性傳染病的潛伏期、前驅期、發病期及恢復期(指病后 1 個月內)應暫緩接種;
(4)在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應暫緩接種,待好轉后補種;
(5)嚴重營養不良的嬰幼兒,尤其是 1 周歲以下患有嚴重營養不良及消化功能紊亂者、佝僂病的嬰兒,不宜接種疫苗;
(6)有過敏性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阿瑟氏反應、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食物過敏史等過敏體質者,在接種前應告知醫生,由醫生判斷本疫苗的成分中是否含有該過敏原,如有,則不予接種;
(7)患有活動性肺結核、急慢性腎臟病變、心臟代償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臟病、血液系統疾患等嚴重慢性疾病患者,和活動性風濕病、嚴重皮膚病患者等,應暫緩接種;
(8)凡有神經系統疾患和癲癇、癔病、腦炎后遺癥、驚厥史等者,以及所患疾病已痊愈者,接種疫苗應持慎重態度,兒童家長要事先說明情況,與醫生進行交流、溝通,并遵循醫囑;
(9)凡有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礙者,也應慎種疫苗;
(10)患有免疫缺陷病癥或在使用免疫抑制劑者不接種活疫苗。
預防接種后:
1、接種疫苗后應在接種場所留觀30分鐘,無異常情況后方可離開,如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報告;
2、兒童接種疫苗后,當天不宜洗澡,不要做激烈活動;
3、每次疫苗接種后要注意看護和觀察。疫苗接種后的一般反應,接種部位可出現輕微紅腫、硬結、壓痛,偶有局部瘙癢感,也可有輕微的發熱,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即自行消退,必要時可對癥治療。若有其他情況應及時去正規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