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是幾乎是每個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貢獻個人時間和精力,在不為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 事業而提供服務的活動。這一概念既包括地方和國家范圍內的志愿者行為,也包括跨越國境的雙邊的和國際的志愿者項目。志愿服務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福利的 提高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它是各國和聯合國進行人道主義援助計劃、技術合作、改善人權、促進民主與和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志愿服務突出地表現在非政府 組織、專業協會、工會和其他民間組織的活動中。許多社會運動,比如在消除文盲,免疫和環境保護等領域,都主要依靠志愿者的幫助。
志愿者事業是一項崇高的事業。這種崇高性集中體現在志愿者通過志愿服務所凝結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這種精神,是一種基于道德和良知的不圖回 報的精神,一種自覺自愿奉獻社會的精神。這種精神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反映了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要求,是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從 2008年我們看到,每當國家需要的時候,這種精神便會熠熠生輝:抗震救災,志愿者沖在第一線,將堅強和溫暖帶給災區人民;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從最細致的 工作入手,在每個環節上精益求精,以真誠的微笑服務贏得了世界各國賓朋的高度贊譽。
首先,志愿服務精神是人類文明成果的傳承。國際志愿服務的歷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戰爭救護、重建家園、安置孤兒等與戰爭相關的救助活動。早在第一次 世界大戰中,就有勇敢者本著人道主義精神,自愿奔赴戰場救死扶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更多的志愿者活躍在反法西斯戰場和大后方,中國人民所熟悉的白求恩 大夫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更是譜寫了一曲志愿大軍的壯歌。在和平時期,世界各地的志愿服務事業同樣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涉及 環境保護、扶弱助殘、賑濟貧困、救災搶險、社區建設、公益活動等越來越廣泛的領域,志愿者身上所洋溢著的自我犧牲的品格、奉獻敬業的境界、高度的社會責任 感以及對社會乃至人類進步的執著追求,深受敬仰和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