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了一跳!就是平時上下班的地段,并不是什么沒人的地方。”老吳回憶說,那陣子恰好在傳北京光華路瘋狗咬人的新聞,但由于事發地和自己不在一個區,他并沒在意,沒想到沒隔幾天自己就被咬了。
“可能是小狗沒使力,而且我褲子有點厚,幸好只破了點皮,并沒有出血。”
但當過幾年醫生的他,很清楚這種雖無出血的皮膚損傷,已經算是Ⅱ類暴露的傷口,有感染的可能。他不敢耽誤時間,直接拿礦泉水清洗了傷口,再打車去最近的醫院注射疫苗(各地提供狂犬病疫苗的機構不一,具體需查詢當地醫療機構)。
老吳處理地很及時,到現在該吃吃該喝喝,身體沒半點毛病。但同一時間,全球每10分鐘就有1人死于狂犬病,每年則有59000人死于狂犬病,而其中,中國的狂犬病患者數僅次于印度,是這種死亡率近乎百分之百的疾病的高發國家。
“廣開分舵”的病毒
3月2日,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刊發的一篇文章指出,狂犬病在中國有重燃之勢,需引起公眾的注意。
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可由攜帶病毒的犬、貓等家畜及鼠、狐貍、鼬等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約90%的人類病例是由犬類抓咬引起。臨床表現為高度興奮、恐水、怕風、怕聲、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
病死率近100%。
據統計,從80年代后期開始,我國的狂犬病發病率逐漸下降,90年代幾乎沒有多少報告病例,但從2000開始又逐漸攀升,至2007年達到一個小高峰。
從數據上看,狂犬病高發的季節為8月份(考慮到1-3個月的潛伏期,頻繁被咬的時間為春夏時期),農村比城市高發,65%的報告病例為農民,22%的報告病例為19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2.4倍。
另外,發病情況在地域上的擴展也值得引起注意。以往的病例主要在南部、東部省份,而現在,在以往并沒有人類感染病例的西部、北部地區,也出現了報告病例。
研究者認為,地域上的擴散是因為日益發達的交通網促進了病毒的傳播,另外研究者也指出,在中國,寵物狗可以像禮物一樣被隨意購買、運送到物流能寄到的任何角落,這也為病毒傳播帶來了風險。
防控的挑戰
在2015年12月,WHO提出將在2030年消滅由狗到人傳播的狂犬病。理論上這是可行的。因為狂犬病雖然有讓人聞風喪膽的高病死率,但已經公認這是一種可以防控的傳染病:有明確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以及有效的預防疫苗。
但會議室里得出的理論總是比較美好且蒼白的。實際上,實現狂犬病的全面防控仍面臨多重難關。
一方面,傳染源難以控制。據不完全估測,中國全境約有1.3億只狗,其中超過半數在農村地區,另有許多不受管控的流浪狗。WHO指出,當接種覆蓋率達70%時,方能有效控制狂犬病。而我國的接種率遠低于此。
而另一方面,農民以及學生、學前兒童為狂犬病高發人群,但這部分人群往往并不清楚狂犬病的危急和暴露后的預防處理(PEP)。資料顯示,即使是嚴重的III級暴露,正確的處理率仍小于60%。有種言論是中國人過度濫用狂犬病疫苗了,是否濫用并不好說,但確定的一點是,還是有許多該用疫苗的人,并沒有、甚至并不知道要注射疫苗。
另外,由于狂犬疫苗并不在計劃免疫或擴大計劃免疫(EPI)里,這意味著暴露者需要自費注射疫苗,這影響了注射率。此外,與計劃內的疫苗相比,一些國家對狂犬病疫苗的需要量無法準確預估,這導致了庫存不足的問題。由于疫苗往往是批量生產的,一旦庫存耗盡,重新再去找廠家,中間會有8個月的等待期。
綜合而言,狂犬病的防控是一項需要多國家、多領域、多部門聯合協作的工程。但公認的一點是,公眾本身需加強對狂犬病防控的意識,請您和身邊的親友謹記以下預防寶典:
1 一定不要被咬;
2 一旦被咬或抓傷,即使只是破皮沒有出血,也要第一時間清洗傷口,馬上到就近的疾控、醫院、社區衛生中心接種疫苗(建議去之前先查詢本地提供疫苗注射的衛生機構)。
最后友情提示:即使是看上去正常的狗,仍有近20%的幾率能檢測到狂犬病病毒。無法靠外觀辨別狗狗是否安全。
(圖表截自文后參考閱讀)
參考閱讀:
【1】One Health strategies for rabies control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2】Challenge to eliminate rabies 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by 2020.
【3】Move to consign rabies to history.
【4】Human Raies in China,1960-2014:A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5】Analysis on Factors Related to Rabies Epidemic in China from 2007-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