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蟲病的防治
來源:
南豐疾控
日期:2018-06-06 23:19:39
點擊:4416
屬于:傳染病
恙蟲病,是由恙螨幼蟲叮咬人體后傳播一種病原體,即恙蟲立克次體所引起的急性發熱性斑疹傷寒樣疾病,屬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臨床特征為突然起病、發熱,伴有皮疹和淋巴結腫大,叮咬處有焦痂或潰瘍,嚴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
一、流行病學特征
(一) 宿主動物與傳播媒介
鼠類是最重要的儲存宿主,我國目前已在嚙齒目的18種動物中發現恙蟲病東方體的自然感染,如黃毛鼠、黑線姬鼠、黃胸鼠等;其次為食蟲目動物,此外,兔、豬、貓和禽類也能感染。本病的傳播媒介是恙螨,全球已發現3000多個種,我國有500多個種,分布遍及全國。只有少數恙螨能成為恙蟲病的傳播媒介,我國已經證實的媒介有地里纖恙螨、小盾纖恙螨、微紅纖恙螨、高湖纖恙螨、海島纖恙螨和吉首纖恙螨等。恙螨一生經歷卵、次卵、幼蟲、若蛹、若蟲、成蛹和成蟲7個時期,僅幼蟲時期營寄生生活,能夠叮咬動物和人傳播疾病,其它階段都生存于地面淺表層。恙螨活動范圍極小,呈點狀分布,聚集于一處,形成“螨島”。
(二)傳播途徑
本病通過攜帶恙蟲病東方體的恙螨幼蟲叮咬傳播。恙螨幼蟲孵出后,在地面草叢中活動,遇到宿主動物或人時即附著其體表叮咬組織液,3-5天吸飽后落于地面。恙螨一生一般只在幼蟲期叮咬宿主動物一次,獲得東方體后經卵垂直傳播,當子代恙螨叮咬人時傳播本病。
人與人之間不傳染,尚無接觸危重病人或帶菌動物的血液等體液導致傳播的報道。
(三)人群易感性
人對恙蟲病東方體普遍易感,病后可獲得較穩固的免疫力。流行地區居民多經感染而獲得免疫,通常表現為散發,外來人群進入疫區常易發生流行。田間勞作的農民、野外作業人員(伐木、筑路工人、地質勘探人員等)、野外訓練部隊和野外旅游者等受恙螨侵襲機會較多,容易發生感染。
(四)地理分布和發病季節特點
本病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東亞各國流行較為廣泛,日本、韓國、泰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報道發病較多。恙蟲病在我國呈廣泛分布,除內蒙古、青海、寧夏和西藏外,其余省份都曾有病例報告。我國北方和南方的流行季節有顯著差異。長江以南地區以6-8月為流行高峰,屬于“夏季型”,宿主動物以黃毛鼠、黃胸鼠、褐家鼠和黑線姬鼠為主,主要媒介為地里纖恙螨;長江以北地區以10-11月為流行高峰,屬于“秋季型”。
二、臨床表現及治療
本病潛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多急性起病,主要臨床特征為發熱、特異性焦痂或潰瘍、局部或全身淋巴結腫大、皮疹(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由于本病造成全身的小血管廣泛受損,可累及多系統多臟器,以呼吸、消化、神經系統和腎臟損害較多見。
發熱多呈弛張熱或稽留熱,體溫可達38.5~41℃。發病初期于叮咬處出現紅色丘疹,繼而成為水泡,以后形成黑褐色焦痂。可出現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以焦痂臨近的局部淋巴結最為明顯。皮疹先于軀干散在性出現,后蔓延至四肢,輕癥患者可無皮疹,重癥患者皮疹可密集融合,甚至為出血性。
其診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一般治療:患者應臥床休息,加強營養,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注意多飲水,保持水、電解質、酸堿和能量平衡;加強護理和觀察,以便盡早發現各種并發癥。
病原治療:恙蟲病東方體為專性細胞內寄生,應選用脂溶性抗生素。β-內酰胺類抗生素及氨基糖苷類對恙蟲病的治療無效。目前臨床上較常應用的抗生素有強力霉素、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和氯霉素,一般以多西環素為首選。
對癥治療:高熱者可予物理降溫、解熱鎮痛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出現相關并發癥時加強對癥、支持處理,病情危重者可進行重癥監護治療。應慎用激素,但中毒癥狀明顯的重癥患者,在使用有效抗菌素的情況下,可適當使用激素。
三、預防控制措施
(一)加強病例的診斷和規范性治療
各地應開展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醫務人員發現、識別恙蟲病的能力,合理治療,減少危重或死亡病例的發生。
(二)宿主動物與媒介的控制
降低環境中鼠類和恙螨密度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流行地區要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經常清除居住地、作業場所及道路兩側的雜草、填平坑洼,以增加日照,降低濕度,使之不適于恙螨的生長繁殖。對不能除草的區域可用化學殺螨劑噴灑。同時采取以環境治理為基礎,藥物毒殺為重要手段的綜合措施控制鼠密度。
(三)做好個人防護
做好個人防護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恙螨主要棲息在草叢或灌木,應避免在此類環境中坐臥休息或晾曬衣被。如需進入此類地區,尤其是已發現過病人的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應扎緊袖口、褲管口,襯衣扎入褲腰內,減少恙螨的附著或叮咬。
也可在暴露的皮膚和褲腳、領口或袖口上噴涂含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避蚊胺等成分的驅避劑進行防護,如驅蚊靈、蚊不叮等。野外作業后,及時拍打衣物,抖落附著的恙螨;換衣洗澡,重點擦洗腋窩、腰部、會陰等皮膚柔軟部位,可減少被恙螨叮咬的機會。
(四)做好公眾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要點是指導公眾、特別是高危人群減少或避免恙螨的暴露,以降低感染風險。有恙螨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或體征如焦痂或潰瘍,應及早就醫,并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