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
來源:
南豐疾控
日期:2017-03-14 23:19:39
點擊:3956
屬于:傳染病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烈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染菌的鼠蚤叮咬,經人的皮膚傳入引起腺鼠疫,或直接經呼吸道傳入引起肺鼠疫,均可發展為敗血癥,病死率極高,為我國法定甲類傳染病。
二、流行病學特征
1.傳染源
野生嚙齒類動物是鼠疫的主要傳染源,其中以黃胸鼠、旱獺、黃鼠、沙土鼠等尤為重要。廣東省鼠疫的主要傳染源是黃胸鼠,其次是褐家鼠、黃毛鼠。
各種鼠疫病人均可成為傳染源,以肺鼠疫患者最為重要;敗血癥型鼠疫早期的血有傳染性;腺鼠疫僅在膿腫破潰后或被蚤吸血時才會傳播。
2.主要傳播途徑
鼠蚤(廣東省主要是印鼠客蚤)為傳播媒介,鼠蚤叮咬是主要的傳播途徑,“鼠-蚤-人”是腺鼠疫的主要傳播方式。
肺鼠疫病人可通過呼吸、談話、咳嗽等,借飛沫導致人傳人。
3.人群易感性
所有人群對鼠疫普遍易感。
4.流行性及季節性
有明顯的季節性,與鼠蚤繁殖活動有關,廣東省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多發生在春夏季節。青藏高原等地區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多發生于夏秋季節。
三、主要臨床表現
l.感染后2~5天發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畏寒發熱,體溫迅速升至39~40℃,伴有顏面潮紅,結膜充血,惡心嘔吐,頭及四肢疼痛,皮膚粘膜出血等。
2.腺鼠疫,還表現為單側淋巴結腫痛。
3.肺鼠疫潛伏期短,還有胸痛、呼吸促迫、發紺、咳嗽、咯血性泡沫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特有癥狀。
4.如治療不及時,腺鼠疫可發展為肺鼠疫,兩者同時均可發展為敗血癥鼠疫,病死率極高。
四、預防控制措施及方法
1.宣傳及教育廣大群眾,預防鼠疫要做到“三報三不”。
“三報”是指:報告病死鼠、報告疑似鼠疫病人、報告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
“三不”是指: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
2.從疫區歸來或接觸過可疑疫源動物后出現發熱等癥狀,要及時就診。
3.搞好愛國衛生運動,整治生態環境,嚴防鼠害。
4.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病人,患者和疑似患者要分別隔離。對接觸者要進行醫學觀察。
5.進入疫區的人員必須穿防護服和高筒靴,戴面罩、厚口罩、防護眼鏡,橡皮手套等。必要時,可以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預防性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