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為什么說慢性病已不再是富貴病?
目前,中低收入國家由心臟病、腦卒中、腫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全世界的80%,且呈快速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北京市2002和2005年的調查均顯示:幾乎所有慢性病及各類危險因素(如吸煙、不健康飲食)的流行水平都是郊區高于城區。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與健康觀念和保健知識的相對落后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2、慢性病為何經常呈現家族性高發?
遺傳因素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家庭成員相似的遺傳背景和共同的生活習慣,使得慢性病的發生常表現出明顯的家族聚集性。
3、家族性高發的慢性病還能預防嗎?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冠心病、腦卒中和腫瘤均為多基因遺傳病,同時受環境和心理因素的影響。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作用的總和決定一個人是否易于患病,即易患性。這種易患性高到一定的程度(超過閾值)時才會發病。顯然,為預防發病,疾病的遺傳度越高,就越應該注意控制環境和心理因素的影響,以防止其易患性達到發病的閾值。那種只講遺傳,忽視可改變危險因素干預的宿命論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80%以上的心臟病、腦卒中和糖尿病,40%以上的腫瘤都是可以預防的。
4、以家庭為單位防治慢性病有何益處?
(1)可使家人尤其是兒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家庭成員慢性病的發病危險;
(2)家庭成員掌握必要的防治知識和技能,可以幫助患者避免再發和應對突發事件;
(3)家庭成員的共同參與還可提高樂趣、增進感情。
因此家人一旦患有慢性病,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努力做到幫助患者康復,同時還要注意自身健康。
5、預防慢性病需要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慢性病是眾多危險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兒童時期既已養成,甚至一些慢性病在兒童時期就已開始萌芽,動脈硬化的早期病變脂質條紋在青少年中就可以檢出,因此預防慢性病越早越好。另外,一些兒童已經患上了兒童慢性病,除肥胖外,高血壓、糖尿病在兒童中已不少見。因此,慢性病預防既要早開始,還要終其一生,等歲數大了再去預防往往“木已成舟”了。